狮山罗村:“折翼天使”起飞

2021-09-15 08:59

微信图片_20210915085851.jpg

折翼天使也能飞,我们一起保驾护航。

“难道我一生就仅能透过家里的窗户看外面的风景吗?”

“我现在服药稳定,生活作息稳定,可以走出去了,该去哪里呢?”

 9日下午,在狮山镇罗村康园展能中心(下称“康园”)的手工坊里,一群“特殊学员”正在分组进行作业。有的学员在装接用于装饰工艺品的“稻谷”,有的学员在装配绝缘灯套……看到记者走入,学员们还热情地打起招呼。

微信图片_20210915085912.jpg

学员进行订单式手工训练。

2016年8月,康园正式投入使用,旨在为精神和智力残障人士打造具备日间照料、社会适应训练、职业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等五大服务功能的训练中心。5年来,康园共接收学员68人,通过开展渐进式的职业技能训练,共成功推荐13名残障人士实现社会就业,学员与企业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当上了安保、装配工、餐厅服务员、仓管员等。

在这里,残障人士学到了本领,重回了自我,走向了社会。

就业新方式

抱团发展 分工协作

在康园门口,摆放着一个小摊档,这是康园的销售训练驿站。学员阿棠、阿豪、阿俊组成的“销售组”打理着这个摊档。临近中秋节,阿豪和阿俊(智障)往货架上摆放着月饼和一些干货,阿棠(肢体残疾)则当起“店老板”招呼着客人。在这个小组里,学员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所长自信发挥,阿棠已经成为了附近街坊熟悉的伙伴。通过这个训练,学员们能够获得销售补贴,街坊们也对残障人士参与社会服务有了深入了解。

由于一些学员满足不了单独就业的能力,不能匹配到工作岗位,于是康园通过组队的办法,让学员抱团找到岗位,除了“销售组”,康园还组建了“保洁组”。在康园就业辅导员的带领下,保洁组以小组为单位承接多家企业的清洁服务订单,每次派出4至5名组员在2个小时内能完成1000多平方米的室内清洁任务,不仅获得企业好评,个人收入也有了明显提升。

微信图片_20210915085936.jpg

学员参加农工小组活动。

除了组织学员抱团发展,康园还对学员进行由初阶、中阶到高阶水平的日常渐进式训练。康园设置了手工类、营销类、办公类、服务类、农作类等5大类的训练课程。初阶课程主要训练专注力与接收指令准确性为主;中阶课程以接受一套完整工作流程训练为主;高阶课程主要是导师陪伴学员走进真实就业环境。学员先从初阶手工、初阶清洁、初阶农耕学起,培养参与劳作的基本操作能力、专注力和指令接受能力。考核过关的学员进阶到中阶营销、中阶手工(花灯、车缝、装配)训练项目。每年平均有五分之一的学员由初阶水平提升至高阶水平,输送到企业见习训练。


帮扶新方向

实现“家门口”的就业安置

如何为残障人士匹配合适的岗位?罗村康园中心自建立以来,便与一些本土企业建立稳定的助残就业合作关系,目前已与6家企业达成常规手工订单合作,与4家企业签订企业实训合作协议。其中手工装配训练每月发放学员劳动补贴平均超过4000元,人均手工补贴约150元;农耕训练年度收成超过10个农产品,并开发农耕体验课程;车缝训练组已经开发了“罗村四大文化”文创产品,可接受预定和批量生产帆布袋、香包和书签订单;成立乐安花灯传承小组,连续5年面向大众推出康园出品的乐安花灯,共卖出花灯780盏,对接企业,9名高阶训练学员进入企业参与保洁实训,每月增加500元左右的劳动补贴。此外,还链接超过15家周边企业义工到康园提供职业培训、人际交往等公益服务,真正推动学员实现“家门口”的就业安置。

微信图片_20210915090010.jpg

学员到企业进行岗位体验。

一张张充满期盼的笑脸背后,是这群“折翼天使”对实现自我价值更高的向往。罗村社会管理处党委委员李勤兴表示,下一步康园将参照其他残疾人服务机构的优秀经验,与更多辖区内的企业建立联系,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让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为残疾人职业赋能。“希望未来,我们康园的学员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多的包容和支持,被社会所接纳。”李勤兴说。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罗村共有持证残障人士需求报名参与学习的较多,而康园场地有限,目前只能接收40名学员。为扩大残障人士受益人数,罗村社会管理处今年计划建设罗村康园联和分园,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分园建成后,总建筑面积约达230平方米,可容纳20名学员。接下来,罗村社会管理处将继续物色场所,在条件成熟的社区设立分园,满足更多学员需求。


转发来源:珠江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