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field.title/}
{dede:field.pubdate function="MyDate('Y-m-d H:i',@me)"/}
body{background-image: url();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background-color: #f2f2f2;font-family:;}
一份地方的文件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除了深圳的特殊地位、影响力,以及其在全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领先地位,还在于这份文件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表面上看,大家多把眼光聚焦在薪酬的调整,认为对稳定社工队伍、吸纳社工人才将产生极大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再深层面分析,这是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的认可以及对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职业的肯定,是科学、规范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建设的基础,其长远意义在于对社会工作行业、职业的积极推动,在于对政社合作机制的积极推动,正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所言,“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促进社会工作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让具有专业价值理念的社会工作者能够在情怀理念的支持下,获得令人羡慕的职业自豪感,在社会治理社会化、专业化中真正发挥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的独特作用。深圳市的这个文件,无疑发挥了“治本”的作用。
纵观十几年中国社会工作的政策、制度发展,《若干措施》作为深圳2007年社会工作发展“1+7”文件的延续和创新,在新时代的先行示范征程中,不仅对深圳社会工作的提升发展是一个值得记住的里程碑事件,随着对各地影响的深入,引领示范的效应,亦未来可期!
作者关冬生,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
转载自深圳商报